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盱眙縣緊扣“思想引領、素質提升、地位提高”核心要求,以“技能興盱”行動為總抓手,深度融入產業轉型升級大局,精準施策、系統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著力暢通青年技能人才成長通道,激發其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內生動力,培育新時代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機制創新:從“單點培訓”到“產教融合生態圈”
盱眙縣堅持需求導向、精準對接,創新打造“企業需求—技能缺口—培訓供給—上崗就業—成長激勵”的全鏈條閉環響應機制。以“3310”工程等特色項目為載體,不僅覆蓋電工、焊工等傳統技能提升,更前瞻性地布局直播電商、無人機應用等新業態培訓,有效破解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兩張皮”難題。
大學畢業生吳聲磊,正是這一機制的受益者。面對就業迷茫,他通過“3310”工程參加了電工培訓。“政府補貼減輕負擔,系統課程循序漸進,從識圖到實操,老師指導細致入微。”扎實的技能學習讓他迅速成長。結業后,他憑借過硬的技能在縣總工會推薦下參加市級創新創業大賽斬獲一等獎,并通過技術工人專場招聘會順利入職偉復能源,成為一名技術骨干。“產改搭建的精準培訓平臺,為我打開了技能成就夢想的大門。”吳聲磊的轉變,生動體現了產改在暢通技能成才通道、提升產業工人職業吸引力上的顯著成效。
平臺賦能:從“個體創業”到“產業人才搖籃”
盱眙縣高度重視技能傳承與平臺支撐,積極扶持建設高能級實訓基地和技能大師工作室。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鼓勵優秀技能人才反哺產業,將個人技藝轉化為行業標準,輻射帶動群體技能提升。
青年工匠楊軍,是盱眙龍蝦產業發展的親歷者。他深刻認識到,產業升級亟需高素質技能人才支撐。在縣產改辦等部門的支持下,他牽頭創辦了全國首家集“培訓、創業、就業”于一體的龍蝦職業學校,并被授予“龍蝦特色行業技能培訓基地”。該基地已累計培養專業人才超12000名,占據盱眙龍蝦培訓市場80%以上份額,為全國5萬余家盱眙龍蝦館輸送核心技術與人才,間接帶動就業超10萬人。楊軍本人也榮獲多項省級創新創業榮譽。他的實踐,正是盱眙產改推動技能傳承創新、服務特色產業做大做強的鮮活注腳。
匠心鍛造:從“興趣愛好者”到“技能競賽尖兵”
盱眙縣將技能競賽作為發現人才、錘煉匠心的重要途徑,依托盱眙技師學院等平臺,建立科學的技能人才培養和競賽選拔體系。通過高強度訓練、高水平競技,磨礪青年技能人才的意志品質和精湛技藝。
基于對操控技術的熱愛,徐新選擇在盱眙技師學院無人機班深造。入選校技能大賽訓練隊后,他經歷了“朝六晚十二”的刻苦訓練。在江蘇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他以精準穩定的操作完成高難度任務,榮獲無人機操控與維護項目中職組二等獎。“大賽磨練了技藝,更讓我看到了差距和方向。”徐新對未來充滿信心,“畢業后,我要用無人機技術助力家鄉水產養殖智能化,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他的成長軌跡,展現了盱眙產改在弘揚工匠精神、激勵青年技能報國上的積極引導。
楊軍、吳聲磊、徐新的故事,是盱眙縣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技能興盱”行動的生動縮影。通過強化思想引領、創新體制機制、搭建多元平臺、完善激勵保障,盱眙縣正努力營造“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生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深入人心。未來,盱眙將繼續聚焦產業所需、青年所盼,縱深推進產改,讓更多青年人才在技能報國的廣闊天地中破繭成蝶、綻放光彩。(陳進元 曹羽彤)